top of page
pagetag.png
maintitle_bk.png
律師見解
/繁體中文/律師見解
作家相片Enlighten Law Group - 尚澄法律事務所

Uber的新科技真的就安全可靠嗎? 蔡昆洲律師

Uber的新科技真的就安全可靠嗎?

作者:蔡昆洲律師(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法學碩士、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法學碩士)

資料來源:蘋果日報即時新聞論壇 http://www.appledaily.com.tw/realtimenews/article/new/20160701/898950/

後記:

1.本文於7月1日刊登於蘋果日報壇論,Uber隨即在7月5日禁用本人帳號,不禁令人懷疑,Uber的新科技是否用錯方向了?

2.Uber面對批評的態度,最終招致計程車司機及業者於7月11日展開更大規模的抗議行動,而交通部及經濟部最後決定將撤銷Uber的外人投資許可。 http://www.appledaily.com.tw/appledaily/article/headline/20160712/37304429/

Uber違反法令經營的爭議,隨著五千輛計程車佔領凱道及立法院的抗議行動,行政院長也不得不說出重話,表示「不是合法登記就要處理」。Uber的爭議同時涉及國家稅收、交通規劃、行業管理等各層面,然而對一般消費者而言,Uber提供了合法計程車以外的另一個選擇,況且自由市場競爭何錯之有?為了說明這點,本文不談什麼新科技與時代衝突之類的高論,單從發生在筆者身上的一件小事談起。

數日前,我在搭乘Uber時遺失了個人物品,隨即透過Uber App尋求協助,但經過這段尋找失物的過程和遭遇的困難,我不禁比較起半年多前我在計程車上忘了一個手提袋的往事。當時遺失的手提袋及內容物品雖價值不菲,但是最後仍然很快地順利找回,一方面是因為計程車失物協尋已行之有年,包括從車行、警廣到警局都很樂意提供協助,二方面是計程車司機對於歸還乘客失物這件事,已經形成一個嚴格的自律文化,即使花費自己的時間勞費,司機也願意協助把東西還給失主。

但Uber的情形則不然,除了App的協助功能之外,找不到任何其他的求助管道,客服電話接通也僅是轉接到位於中國大陸的自動語言系統,然後就直接轉進語言信箱。乘客和駕駛、Uber之間所能倚靠的,就只有Uber App的順利運作,而當駕駛把手機關機,或自認並非正在從事Uber工作,不想理會時,他就脫離了Uber的管理機制。另方面,因為Uber駕駛並不是計程車司機,所以不受計程車相關規定所管理,更不會具有專業司機身分所帶來的自律觀念,而除了Uber設計的評分制度,看不到其他的、有強制性的管理方法。

今天我所遺失的只是一項個人物品,但是如果遺失的是非常重要的事物或文件,或者在Uber車內發生嚴重的法律事件呢?如果乘客得以向駕駛及Uber請求回應的方式只能透過一個App,如果Uber據以管理駕駛的只是依賴科技方法可順利運作的「假設」,而各方之間缺少法律上的連結、外部的監理,一旦發生任何危險或異常狀況,Uber設計的機制根本無法解決。例如他們宣稱有為乘客保險,但這份保單約定的被保險人範圍為何、保險事故有哪些、依台灣法律執行的有效性如何,Uber卻隻字未提。

Uber面臨的問題,並非所宣稱的科技過於領先、法規過於落後,而是主事者輕視行政監理所在乎的消費者保護、忽略危機管理應付出的營運成本,這才是Uber無法被接納於台灣法治的主要原因。

bottom of page